黑沙蒿(学名: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双子叶植物纲,桔梗目,菊科,蒿属小灌木。
原产于内蒙古、河北北部及山西北部,现陕西北部、宁夏、甘肃中部和西部及新疆有引种;
多分布于海拔1 500米以下的荒漠与半荒漠地区的流动与半流动沙丘或固定沙丘上,也生长在干草原与干旱的坡地上,在荒漠与半荒漠地区常组成植物群落的优势种或主要伴生种。
小灌木。主根粗而长,木质,侧根多;根状茎粗壮,直径1-3厘米,具多枚营养枝。茎多枚,高50-100厘米,茎皮老时常呈薄片状剥落,分枝多,枝长10-35厘米,老枝暗灰白色或暗灰褐色,当年生枝紫红色或黄褐色,茎、枝与营养枝常组成大的密丛。叶黄绿色,初时两面微有短柔毛,后无毛,多少半肉质,干后坚硬;茎下部叶宽卵形或卵形,一至二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3-4枚,基部裂片最长,有时再2-3全裂,小裂片狭线形,叶柄短,基部稍宽大;中部叶卵形或宽卵形,长3-5(-7)厘米,宽2-4厘米,一回羽状全裂,每侧裂片2-3枚,裂片狭线形,长1.5-3厘米,宽0.5-1毫米,通常向中轴方向弯曲或不弧曲;上部叶5或3全裂,裂片狭线形,无柄;苞片叶3全裂或不分裂,裂片或不分裂之苞片叶狭线形。 [2] 头状花序多数,卵形,直径1.5-2.5毫米,有短梗及小苞叶,斜生或下垂,在分枝上排成总状或复总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开展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中层总苞片卵形或长卵形,背面黄绿色,无毛,边缘膜质,内层总苞片长卵形或椭圆形,半膜质;雌花10-14朵,花冠狭圆锥状,檐部具2裂齿,花柱长,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两性花5-7朵,不孕育,花冠管状,花药线形,顶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钝,花柱短,先端圆,棒状,2裂,不叉开,退化子房不明显。瘦果倒卵形,果壁上具细纵纹并有胶质物。花果期7-10月。
茎、枝作固沙的沙障或编筐用。枝、叶入药,消炎止血、祛风清热。牧区作牲畜饲料。果壁胶质物作食品工业的粘着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