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耳草(学名:Saxifraga stolonifera Curtis),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虎耳草科,虎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疼耳草、矮虎耳草、澄耳草、耳朵草、耳朵红、耳朵岩草、耳聋草、金丝荷叶、金线吊芙蓉、老虎耳、老虎耳朵、老虎耳朵草、猫耳草、猫耳朵、日下红、狮子草、石荷叶、水耳朵、丝棉吊、天荷叶、天青地红、通耳草、铜告碑、铜钱草、系系草、叶底红、猪耳草、地耳草、耳仔草、反背红、虎耳羔、金钱吊芙蓉、金丝吊芙蓉、金丝吊蓝、金丝芙蓉、狮耳草、狮子耳、石丹药、丝绵吊梅、痛耳草。
安徽、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陕西、山西、四川、台湾、云南、浙江。
生于海拔400-4500米的林下、灌丛、草甸和荫湿岩隙。
高8-45厘米。鞭匐枝细长,密被卷曲长腺毛,具鳞片状叶。茎被长腺毛,具1-4枚苞片状叶。基生叶具长柄,叶片近心形、肾形至扁圆形,长1.5-7.5厘米,宽2-12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近截形、圆形至心形,(5-)7-11浅裂(有时不明显),裂片边缘具不规则齿牙和腺睫毛,腹面绿色,被腺毛,背面通常红紫色,被腺毛,有斑点,具掌状达缘脉序,叶柄长1.5-21厘米,被长腺毛;茎生叶披针形,长约6毫米,宽约2毫米。聚伞花序圆锥状,长7.3-26厘米,具7-61花;花序分枝长2.5-8厘米,被腺毛,具2-5花;花梗长0.5-1.6厘米,细弱,被腺毛;花两侧对称;萼片在花期开展至反曲,卵形,长1.5-3.5毫米,宽1-1.8毫米,先端急尖,边缘具腺睫毛,腹面无毛,背面被褐色腺毛,3脉于先端汇合成1疣点;花瓣白色,中上部具紫红色斑点,基部具黄色斑点,5枚,其中3枚较短,卵形,长2-4.4毫米,宽1.3-2毫米,先端急尖,基部具长0.1-0.6毫米之爪,羽状脉序,具2级脉
(2-)3-6条,另2枚较长,披针形至长圆形,长6.2-14.5毫米,宽2-4毫米,先端急尖,基部具长0.2-0.8毫米之爪,羽状脉序,具2级脉5-10(-11)条。雄蕊长4-5.2毫米,花丝棒状;花盘半环状,围绕于子房一侧,边缘具瘤突;2心皮下部合生,长3.8-6毫米;子房卵球形,花柱2,叉开。花果期4-11月。
(1)药用价值:全草入药;味微苦、辛,性寒,有小毒;祛风清热,凉血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