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拉丁学名: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双子叶植物纲,桔梗目,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蒙古蒲公英、黄花地丁、婆婆丁、灯笼草、姑姑英、地丁、矮脚蒲公英、巴格巴盖-其其格、白鼓丁、孛孛丁、孛孛丁菜、勃勃丁菜、鹁鸪英、灯笼花、登登鼓、凫公英、公英、姑姑丁、古古丁、黄狗头、黄花菜、黄花草、黄花郎、黄花郎子、黄花苗、黄花三七、黄化郎、黄黄苗、井岗岗、克什芒、苦菜、库尔芒、路边黄、马舌子、满地金、民地列、奶汁草、婆婆钉、婆婆英、蒲公丁、乳汁草、巴嘎巴盖-其其格、贝力格图-那布其、卜地蜈蚣、残飞坠、地丁草、地米菜、顶顶杠、鹅不食草、狗乳草、鬼灯笼、鬼灯笑、红蓝、黄花蓝、黄花浪、黄花子菜、黄黄狼、碱地蒲公英、金簪草、癞痢头花、茅萝卜、门得而列、奶浆草、尿床草、莆公英、蒲蒲丁、双英卜地、推推、小菜花、羊奶奶草、野莴苣菜、真痰草、正公英、紫花地丁。
安徽、福建、广东、贵州、河北、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江苏、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山东、山西、四川、西藏、浙江。
广泛生于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草地、路边、田野、河滩。
根圆柱状,黑褐色,粗壮。叶倒卵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4-20厘米,宽1-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有时倒向羽状深裂或大头羽状深裂,顶端裂片较大,三角形或三角状戟形,全缘或具齿,每侧裂片3-5片,裂片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通常具齿,平展或倒向,裂片间常夹生小齿,基部渐狭成叶柄,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疏被蛛丝状白色柔毛或几无毛。花葶1至数个,与叶等长或稍长,高10-25厘米,上部紫红色,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头状花序直径约30-40毫米;总苞钟状,长12-14毫米,淡绿色;总苞片2-3层,外层总苞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8-10毫米,宽1-2毫米,边缘宽膜质,基部淡绿色,上部紫红色,先端增厚或具小到中等的角状突起;内层总苞片线状披针形,长10-16毫米,宽2-3毫米,先端紫红色,具小角状突起;舌状花黄色,舌片长约8毫米,宽约1.5毫米,边缘花舌片背面具紫红色条纹,花药和柱头暗绿色。瘦果倒卵状披针形,暗褐色,长约4-5毫米,宽约1-1.5毫米,上部具小刺,下部具成行排列的小瘤,顶端逐渐收缩为长约1毫米的圆锥至圆柱形喙基,喙长6-10毫米,纤细;冠毛白色,长约6毫米。花期4-9月,果期5-10月。
(1)药用价值:味甘、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