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耳草

简介
蓝耳草(学名:Cyanotis vaga(Lour.) Roem. & Schult.),单子叶植物纲,粉状胚乳目,鸭跖草科,蓝耳草属多年生披散草本植物。
防治方案
1、25%砜嘧磺隆喷雾处理,一年生禾本科及阔叶杂草,在杂草2-4叶期施药效果最好。兑水量每亩30公斤或以上,按喷液量的0.2%在药液中加入洗衣粉60克/亩。每季作物最多施用一次。后茬作物安全间隔期为90天。2、960克/升精异丙甲草胺播后苗前土壤喷雾,施药时需根据土壤墒情决定兑水量,推荐30-60公斤/亩,均匀喷雾;油菜、西瓜、烟草、甘蓝等移栽作物,按推荐剂量,于作物移栽前土壤均匀喷雾。
物种别名
苍山贝母、鸡冠参、尖贝母、苦籽、兰耳草、露水草、蜜蜂花、土贝母、勾蛋贝、鸡心贝母、鸭舌疝
物种分布
产广东(广州市),贵州,海南西部(东方县),四川南部,台湾,西藏南部,云南。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300米以下的疏林下或山坡草地。
形态特征
多年生披散草本,全体密被长硬毛,有的为蛛丝状毛,有的近无毛,基部有球状而被毛的鳞茎,鳞茎直径约1厘米。茎通常自基部多分枝,或上部分枝,或少分枝,长10-60厘米。叶线形至披针形,长5-10(15)厘米,宽0.3-1(1.5)厘米。蝎尾状聚伞花序顶生,并兼腋生,单生,少有在顶端数个聚生成头状,具花序梗或无;总苞片较叶宽而短,佛焰苞状,苞片镰刀状弯曲而渐尖,长5-10毫米,宽约3毫米,两列,每列覆瓦状排列;萼片基部连合,长圆状披针形,顶端急尖,长近5毫米,外被白色长硬毛;花瓣蓝色或蓝紫色,长6-8毫米,顶端裂片匙状长圆形;花丝被蓝色绵毛。蒴果倒卵状三棱形,顶端被细长硬毛,长约2.5毫米,直径约3毫米。种子灰褐色,具许多小窝孔。花期7-9月,果期10月。
价值功能
药用价值:根:补虚,除湿,舒筋活络;外用于中耳炎,脚癣。

扫描二维码

感知农服新体验

大丰收农服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 9677 168

回到顶部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