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蒿(学名:Artemisia annua L.),双子叶植物纲,桔梗目,菊科,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有浓烈的挥发性香气。
东半部省区分布在海拔1 500米以下地区,西北及西南省区分布在2 000-3 000米地区,西藏分布在3 650米地区;生境适应性强,东部、南部省区生长在路旁、荒地、山坡、林缘等处;其他省区还生长在草原、森林草原、干河谷、半荒漠及砾质坡地等,也见于盐渍化的土壤上,局部地区可成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或主要伴生种。
根单生,垂直,狭纺锤形;茎单生,高100-200厘米,基部直径可达1厘米,有纵棱,幼时绿色,后变褐色或红褐色,多分枝;茎、枝、叶两面及总苞片背面无毛或初时背面微有极稀疏短柔毛,后脱落无毛。叶纸质,绿色;茎下部叶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3-7厘米,宽2-6厘米,绿色,两面具细小脱落性的白色腺点及细小凹点,三(至四)回栉齿状羽状深裂,每侧有裂片5-8(-10)枚,裂片长椭圆状卵形,再次分裂,小裂片边缘具多枚栉齿状三角形或长三角形的深裂齿,裂齿长1-2毫米,宽0.5-1毫米,中肋明显,在叶面上稍隆起,中轴两侧有狭翅而无小栉齿,稀上部有数枚小栉齿,叶柄长1-2厘米,基部有半抱茎的假托叶;中部叶二(至三)回栉齿状的羽状深裂,小裂片栉齿状三角形。稀少为细短狭线形,具短柄;上部叶与苞片叶一(至二)回栉齿状羽状深裂,近无柄。头状花序球形,多数,直径1.5-2.5毫米,有短梗,下垂或倾斜,基部有线形的小苞叶,在分枝上排成总状或复总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开展、尖塔形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内、外层近等长,外层总苞片长卵形或狭长椭圆形,中肋绿色,边膜质,中层、内层总苞片宽卵形或卵形,花序托凸起,半球形;花深黄色,雌花10-18朵,花冠狭管状,檐部具2(-3)裂齿,外面有腺点,花柱线形,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钝尖;两性花10-30朵,结实或中央少数花不结实,花冠管状,花药线形,上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具短尖头,花柱近与花冠等长,先端2叉,叉端截形,有短睫毛。瘦果小,椭圆状卵形,略扁。花果期8-11月。
(1)药用价值:味苦,性寒。有清热凉血,解暑,除蒸,截疟的功能。
臭蒿、草蒿、草蒿子、草青蒿、臭黄蒿、臭青蒿、番红草、蒿子、好尼-沙里勒吉、黑蒿、黄蒿、黄蒿子、黄色土因呈、黄香蒿、茴蒿、鸡虱草、犱蒿、假香菜、酒饼草、康帕、克朗、苦草、苦蒿、良蒿、矛日音-协日乐吉、莫林-沙里尔日、牛尿蒿、青蒿、青香蒿、秋蒿、沙拉翁、茼蒿、筒蒿、细青蒿、细叶蒿、香瓜味蒿、香蒿、香苦草、香青蒿、香丝草、香丝蒿、邪蒿、野蒿、野苦草、野茼蒿、大头黄花蒿、黄花嵩、黄芩蒿、矛仁-希日-勒吉、牛屎蒿、入余、萨日帮、梳模、谈之不热、细花蒿。
安徽、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河北、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陕西、山东、山西、四川、台湾、新疆、西藏、云南、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