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小食心虫又名东方蛀果蛾、桃折心虫,简称“梨小”,俗称“打梢虫”,属鱗翅目,卷蛾科。以幼虫钻蛀为害果实。目前,由于果实套袋阻挡了桃小食心虫为害果实,梨小食心虫在苹果园的发生程度重于桃小食心虫。嫩梢受害后很快枯萎,幼虫就转移到另一嫩梢上为害,每个幼虫可食害3~4个新梢
(1)人工防治。在冬春季刮除老粗皮、翘皮下的越冬幼虫。生长期间及时摘除受害果实、新梢,集中处理。越冬幼虫脱果以前,在主枝、主干上束草把诱集脱果幼虫,晚秋或早春取下烧掉。
(2)诱杀成虫。4~9月间,在果园使用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杀雄成虫,或使用迷向剂干扰成虫交配,降低后代数量。还可以使用糖醋液诱杀成虫。
(3)药剂防治。喷药防治应在成虫产卵期和幼虫孵化期进行。当果园蛀梢率达0.5%~1%时喷药。有效药剂为20%氯戊菊酯乳油2500倍液、25%灭幼尿悬浮剂2500倍液、2.5%高效氯氟氢菊酯乳油1500~3000倍液。
(1)成虫:前翅前缘中部有1个蓝黑色三角形大斑。后翅灰白色
(2)卵:椭圆形,深红色。卵壳上有许多刻纹,顶部环生2~3圈“Y”状毛刺。
(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3~16mm,桃红色,头褐色,前胸背板暗褐色。与梨小食心虫幼虫比较,桃小食心虫幼虫的体色较红,体形稍粗,体壁上的毛瘤较大。
(4)蛹:体长6~8mm,浅黄色至褐色。外包一层土黄色丝质夏茧。(5)茧:分冬茧和夏茧。冬茧,扁圆形,茧丝紧密;夏茧,纺锤形,质地疏松。
在中国北方果区1年发生1~2代,南方3代。以老熟幼虫在1~15cm深的土层中结扁圆形冬茧越冬,3~8cm深处最多。越冬幼虫的平面分布范围主要在树干周围1m以内。第二年4 月中旬(北方5月上旬)左右,降雨或浇水后,幼虫开始破茧出土,在树干基部附近的土缝、石缝或杂草根际处吐丝,结纺锤形夏茧,幼虫在直内化。越冬虫出土时间持续很长可一直延续到7月中旬,但5月上中旬为出土盛期。幼虫出土时间的早晚、数量多少与5~6月的降雨关系密切:降雨早,则出土早,雨量充沛且集中,则出土快而整齐;反之,雨量小,降雨分散,则出土晚而不整齐。6月下旬~7月上旬为越冬代成虫发生盛期。成虫白天潜伏于枝干、树叶及草丛等背阴处,日落后开始活动,交尾产卵。卵多产于苹果尊洼处,卵期6~7天,幼虫孵出后多从苹果中部蛀入。幼虫蛀果后,由果皮逐渐向内潜食,在果核周围取食,排泄的粪便堆积在果心内。幼虫期15~20天,老熟后从果实内钻出(脱果)入土结茧,果面上留下1个圆形脱果孔。7月下旬~8月上中旬为第1代幼虫盛发期,8月中下旬~9月上旬为第2代幼虫盛发期。不同品种的苹果受害程度不同,金帅苹果受害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