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小食心虫

危害症状
通常情况下,桃小食心虫的幼虫并没有转果习性,同时一只桃小食心虫只会对一颗果实造成危害。幼虫蛀果后,在果面上留有针尖大的蛀孔,孔口挂有泪珠状白色果胶,数日后干涸成白色蜡粉。幼虫蛀入果实后纵横蛀食,最终达到心室,蛀食种子。影响果实膨大,果面凹凸不平,俗称“猴头果”。后期果实受害多不变形,果面有脱果孔,果内有虫粪,严重降低果品质量。幼虫在果内一边蛀食,一边将粪便排于虫道内,造成“豆沙馅”,使果实失去食用价值。果内幼虫老熟后,由里向外在果皮咬一个圆孔脱出。
防治方案
1)农业防治:在幼虫出土和脱果前,清除树盘内的杂草及其他覆盖物,整平地面,堆放石块诱集幼虫,然后随时捕捉;在第一代幼虫脱果前,及时摘除虫果,并带出果园集中处理。在越冬幼虫出土前,用宽幅地膜覆盖在树盘地面上,防止越冬代成虫飞出产卵。若与地面药剂防治相结合,效果更好。苹果生长季节园内设置黑光灯、糖醋液或性诱捕器诱杀成虫。
(2)生物防治:苹果桃小食心虫的生物防治主要有天敌防治、生物农药防治和干扰交配 3 个方面。苹果桃小食心虫卵密度在中高水平的条件下,利用松毛虫、赤眼蜂进行防治的效果较好。也可利用步甲、蜘蛛、草蛉、中国齿腿姬蜂、梨小食心虫白茧蜂和甲腹茧蜂等作为天敌进行防治。常用生物农药有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保威乳油等,污染小,是有机果品生产的良好选择。干扰交配是指利用性信息素,干扰雌雄蛾的交配,常被利用的有迷向丝和性信息素微胶囊。
(3)化学防治:撒毒土,用辛硫磷与细土充分混合,撒在树下,用耙将药土与土壤混合、整平;地面喷药,在越冬代幼虫出土前和第 1 代幼虫脱果盛期前,用 25%辛硫磷微胶囊剂 0.5 kg 加水150 kg 喷树盘然后覆草,防效可达 90%以上;树上喷药,当树上卵果率达到 1%~2%时,或当性诱捕器内出现大量成虫时开始喷洒 25%灭幼脲3 号 1 500 倍液,或 50%杀螟松乳油 1 000 倍液,每10~15 d 喷 1 次,连续喷洒 2~3 次,杀灭虫卵及初孵幼虫,7 d 后再喷 1 次,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形态特征
1)成虫: 雌虫体长7~8 mm,翅展16~18 mm;雄虫体长5~6 mm,翅展13~15 mm,全体白灰至灰褐色,复眼红褐色。雌虫唇须较长向前直伸;雄虫唇须较短并向上翘。前翅中部近前缘处有近似三角形蓝灰色大斑,近基部和中部有7~8簇黄褐或蓝褐斜立的鳞片。后翅灰色,缘毛长,浅灰色。翅缰雄1根,雌2根。
(2)卵:椭圆形或桶形,初产卵橙红色,渐变深红色,近孵卵顶部显现幼虫黑色头壳,呈黑点状。卵顶部环生2~3圈“Y”状刺毛,卵壳表面具不不规则多角形网状刻纹。
(3)幼虫:幼虫体长13~16 mm,桃红色,腹部色淡,无臀栉,头黄褐色,前胸盾黄褐至深褐色,臀板黄褐或粉红。前胸K毛群只2根刚毛。腹足趾钩单序环10~24个,臀足趾钩9~14个,无臀栉。
(4)蛹:蛹长6.5~8.6 mm,刚化蛹黄白色,近羽化时灰黑色,翅、足和触角端部游离,蛹壁光滑无刺。茧分冬、夏两型。冬茧扁圆形,直径6 mm,长2~3 mm,茧丝紧密,包被老龄休眠幼虫;夏茧长纺锤形,长7.8~13.0 mm,茧丝松散,包被蛹体,一端有羽化孔。2种茧外表黏着土砂粒。

生活习性
桃小食心虫在不同寄主上发生的代数不同。在苹果上 1 年发生 1~2 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做冬茧越冬。来年春夏之交,当 5 cm 地温在 18~20℃,土壤含水量在 8%以上时,幼虫开始出蜇。在麦收前,当2~3 d 累积降雨量在 10 mm 即可出土,影响出土的关键因子是降雨。从出土到出土结束长达 2 个月之久,可一直延续到 8 月份,但 7 月前出土可达 90%以上。幼虫出土后在石块下、草根上做夏茧化蛹。从出土到完成茧需 2 d 左右,前蛹期 5~6 d,蛹期 8 d。从出土到羽化一般需 24 d。破茧成蝶羽化 2~3 d 后成虫开始产卵,卵量为 44~60 粒,最多可达 220 粒。一般越冬代成虫 6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为盛期,8 月上中旬是第 2 代卵和幼虫蛀果期。
危害
猴头果、豆沙馅、丧失商品性

扫描二维码

感知农服新体验

大丰收农服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 9677 168

回到顶部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