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孵化后稍长即开始啮食水稻,尤喜幼嫩部分。水稻插秧后至晒田前是主要受害期。它咬剪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致有效穗减少而造成减产。
(1)农业防治:
①每亩用熟石灰5kg,全田撒施,田间保持2-3cm左右浅水层一周。
②在稻田中插些竹片、木条等,引诱福寿螺在竹片、木条上集中产卵,每2天到3天摘除一次;在螺越冬或产卵盛期前,对沟渠和水田的成螺进行人工捕捉,集中挖坑深埋处理。
(2)化学防治:亩用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50g均匀喷雾。或6%四聚乙醛颗粒剂400-600克/亩,撒施。撒施注意药后保持2-3cm左右浅水层三天,保持水质清澈。
外观与田螺相似。具一螺旋状的螺壳,贝壳大、壳薄脆易破。壳右旋、螺旋部不发达,螺层一般为6层,第一螺层比田螺大而且扁,形似苹果,故得名苹果螺。螺口为卵圆形,覆有角质层保护。头部与腹足能伸出壳外游动觅食,头部具有长、短各一对角,眼点在其短触角上。
一年发生2-3代,世代重叠,以成螺和幼螺越冬。多在茎秆、沟壁、墙壁、田埂、杂草等上附着物以及水生植物的茎叶上产卵。一生均栖于淡水中,遇干旱则紧闭壳盖,静止不动,长达3―4个月或更长。一只雌螺平均繁殖幼螺可达1000只以上,经一年两代可繁殖幼螺32.5万余只,繁殖力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