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虫吸食水稻生长点汁液,致受害稻苗基部膨大,随后心叶停止生长且由叶鞘部伸长形成淡绿色中空的葱管,葱管向外伸形成“标葱”。水稻从秧苗到幼穗形成期均可受害,受害重的不能抽穗,几乎都形成“标葱”或扭曲不能结实。
(1)农业防治:春天及时铲除稻田游草及落谷再生稻,减少越冬虫源。把单、双季稻混栽区因地制宜改为纯双季稻区,调整播种期和栽插期,避开成虫产卵高峰期。
(2)药剂防治:亩用90%杀虫剂乳油33.3-40克/亩,喷雾;或1.8%阿维菌素微乳剂30-40毫升/亩,喷雾;30% 乙酰甲胺磷乳油200-225克/亩 ,喷雾;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4-6克/亩,喷雾。
成虫形状似蚊,浅红色,触角15节,黄色。中胸小盾板发达,腹部纺锤形隆起似驼峰。前翅透明具4条翅脉。卵长椭圆形,初白色,后变橙红色或紫红色。幼虫共3龄,形似蛆。蛹椭圆形,浅红色至红褐色。
一年发生6-13代,以幼虫在田边、沟边等处的游草、再生稻、李氏禾等杂草上越冬。7-10月,中稻、单季晚稻、双季晚稻的秧田和本田很易遭到严重为害。喜潮湿不耐干旱,气温25-29℃,相对湿度高于80%,多雨利其发生。生产上栽培制度复杂,单、双季稻混栽区,发生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