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黑蝽

危害症状
当水稻抽穗后,稻绿蝽成虫、若虫群集在穗部,刺伤花器或吸食谷粒浆液,造成空粒或秕粒,严重危害时,空粒率达10%以上。
防治方案
(1)农业防治:清洁田园,铲锄禾蔸,冬耕春耙消灭越冬虫源。在产卵盛期,每隔4天灌深水1次,共灌2-3次,可消灭蝽卵。 (2)化学防治:在水稻抽穗灌浆期,低龄若虫期用40%毒死蜱乳油75-100毫升/亩,喷雾;或30%乙酰甲胺磷乳油200-225克/亩,喷雾;或5%阿维茚虫威悬浮剂30-40毫升/亩,喷雾。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椭圆形,黑褐色至黑色,头中叶与侧叶长相等,复眼突出,喙长达后足基节间。前胸背板前角刺向侧方平伸。小盾片舌形,末端稍内凹或平截。卵近短桶形,红褐色。末龄若虫头部、胸部浅黑色,腹部稍带绿色,后翅芽明显。
生活习性
一年生1-2代。以成虫及少数高龄若虫在背风向阳的山坡、田埂杂草的根际、土缝、石下、落叶间、树皮下、禾蔸丛中等处越冬。翌年初夏出蛰,群集在水稻上为害。成、若虫夜晚具有趋光性,白天具有畏光性。如水稻播种早、插秧早、生长旺盛、沿堤埂、沿山丘及抽穗早的稻田发生量较大,受害也较重。田畔杂草丛生的稻田,发生量一般较重。
危害
结实率降低、减产

扫描二维码

感知农服新体验

大丰收农服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 9677 168

回到顶部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