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若虫群集于稻丛下部刺吸汁液;雌虫产卵时,用产卵器刺破叶鞘和叶片,易使稻株失水或感染菌核病。排泄物常遭致霉菌滋生,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严重的稻株干枯。俗称“冒穿”、“透顶”或“塌圈”。严重时颗粒无收。
(1)农业防治:加强田间肥水管理,防止后期含青徒长;适当烤田,降低田间度。
(2)生物防治:稻田养鸭。
(3)化学防治:灌浆期平均每丛虫口10只以上,乳熟期虫口10-15只以上,腊熟期15-20只以上应予防治。药剂可选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吡蚜酮悬浮剂可湿粉剂20-24g喷雾。
雄虫体色为灰黑色,雌虫为黄褐或黄色,短翅雌虫体色为淡黄色。雄虫小盾片为黑色,雌虫小盾片为淡黄色或土黄色,两侧有半月形的褐色或黑褐色斑。3-5龄若虫,体色为乳白色、淡黄色。胸部中间的纵带变成乳黄色,两侧显褐色花纹。卵为茄子形,卵块2-5粒,前部单行,后部挤成双行,卵帽稍露出。
成虫均可分为短翅型和长翅型两种。短翅型为居留型,繁殖势能较高;长翅型为迁移型。成虫对生长嫩绿的水稻有明显趋性,长翅成虫有明显趋光性。成虫、若虫喜阴湿环境,在孕穗期植株上吸食量最大。生长发育适温为20-30℃,26℃最适,长江流域夏季不热,晚秋气温偏高利其发生,褐飞虱迁入的季节遇有雨日多、雨量大利其降落,迁入时易大发生,田间阴湿,生产上偏施、过施氮肥,稻苗浓绿,密度大及长期灌深水,利其繁殖,受害重。天敌有稻虱缨小蜂、褐腰赤眼蜂、稻虱红螯蜂、稻虱索线虫、黑肩绿盲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