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蛞蝓

危害症状
取食幼嫩叶片成孔洞,是一种食性复杂和食量较大的害虫。
防治方案
(1)农业措施:种植前彻底清除田间及周边杂草,耕翻晒地,种植后及时铲除田间、地边杂草,清除蛞蝓的滋生场所;在沟边、苗床或作物间,于傍晚撒石灰带,每亩用石灰粉77.5千克,阻止蛞蝓到苗木和柑橘树上为害。
(2)生物防治:橘园内放养鸡鸭啄食,尤其是鸭群喜食蜗牛且食量大。
(3)化学防治:用6%四聚乙醛颗粒剂或70%杀螺胺颗粒剂撒施在树周围,以雨后转晴的傍晚施药效果为佳。
形态特征
成虫体伸直时,体长30-60毫米,体宽46毫米;体形纺锤状,柔软、光滑有黏液,而无外壳,体表暗黑色、暗灰色、黄白色、灰红色等多种类型;触角2对,暗黑色,下边一对短,约1毫米,称前触角,有感觉作用,上边一对长约4毫米,称后触角,端部具眼;口腔内有角质齿舌;体背前端具外套膜,为体长的1/3,边缘卷起,其内有退化的贝壳(即盾板),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线,即生长线,同心圆线中心在外套膜后端偏右;呼吸孔在体右侧前方,其上有细小的色线环绕;崎钝,黏液无色;在右触角后方约2毫米处为生殖孔。卵椭圆形,韧而富有弹性,直径22.5毫米,白色透明可见卵核,近孵化时色变深。幼虫初孵时体长22.5毫米,淡褐色,体形同成虫。
生活习性
蛞蝓多生活于阴暗潮湿的温室、菜窖、住宅附近、农田及多腐殖质的石块落叶下、草丛中以及下水道旁,也发生在较为潮湿的苗圃里。以成虫体或幼体在作物根部湿土下越冬。5-7月在田间大量活动为害,入夏气温升高,活动减弱,秋季气候凉爽后,又活动为害。蛞蝓怕光,强光下2-3小时即死亡,因此均在夜间活动。从傍晚开始出动,晚上10-11时达高峰,清晨之前又陆续潜入土中或阴蔽处停息。耐饥力强,阴暗潮湿的环境易于大发生。
危害
叶片缺刻孔洞、蛀食果实,品质差。

扫描二维码

感知农服新体验

大丰收农服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 9677 168

回到顶部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