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耳草

简介
挖耳草(学名:Utricularia bifida L.),双子叶植物纲,管状花目,狸藻科,狸藻属陆生小草本。
物种别名
耳挖草,金耳挖,割鸡芒
物种分布
产安徽、重庆、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山东、台湾、云南、浙江
生长环境
生于沼泽地、稻田或沟边湿地,海拔40-1350米。
形态特征
陆生小草本。假根少数,丝状,基部增厚,具多数长0.5-1毫米的乳头状分枝。匍匐枝少数,丝状,具分枝。叶器生于匍匐枝上,于开花前凋萎或于花期宿存,狭线形或线状倒披针形,顶端急尖或钝形,长7-30毫米,宽1-4毫米,膜质,无毛,具1脉。捕虫囊生于叶器及匍匐枝上,球形,侧扁,长0.6-1毫米,具柄;口基生,上唇具2条钻形附属物,下唇钝形,无附属物。花序直立,长2-40厘米,中部以上具1-16朵疏离的花;花序梗圆柱状,粗0.3-1毫米,上部光滑,下部具细小的腺体,具1-5鳞片;苞片与鳞片相似,基部着生,宽卵状长圆形,顶端钝,长约1毫米;小苞片线状披针形,长约0.5毫米;花梗长2-5毫米,丝状,具翅,于花期直立,花后伸长并下弯。花萼2裂达基部,上唇稍大,裂片宽卵形,顶端钝,基部下延,花期长3-4毫米,果期增大,长5-6毫米,无毛。花冠黄色,长6-10毫米,外面无毛;上唇狭长圆形或长卵形,顶端圆形,长3-4.5毫米,宽2-3毫米,下唇近圆形,长4-4.5毫米,宽3.5-4毫米,顶端圆形或具2-3浅圆齿,喉凸隆起呈浅囊状;距钻形,长3-5毫米,与下唇成锐角或钝角叉开。雄蕊无毛;花丝线形,长约1毫米,近伸直,上部略膨大;药室于顶端汇合。雌蕊无毛;子房卵球形;花柱短而显著;柱头下唇近圆形,反曲,上唇较短,钝形。蒴果宽椭圆球形,背腹扁,果皮膜质,长2.5-3毫米,室背开裂。种子多数,卵球形或长球形,长0.4-0.6毫米;种皮无毛,具网状突起,网格纵向延长,多少扭曲。花期6-12月,果期7月一次年1月。
价值功能
具有解表退热,止咳,清热解毒之功效。

扫描二维码

感知农服新体验

大丰收农服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 9677 168

回到顶部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