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浆虫俗名小红虫、麦蛆等,是世界性害虫,在我国分布很广,几乎遍及小麦产区。主要为害小麦,也可为害大麦、燕麦黑麦、雀麦等。以幼虫为害花器和在麦粒内吸食麦粒浆液,使小麦子粒不能正常灌浆,出现秕粒,严重时造成绝收,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
幼虫可以用80%敌敌畏乳油50~100毫升加水1~2千克,5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加水5千克喷在20~25千克的细土上,拌匀制成毒土施用,边撒边耕,翻入土中。成虫用2.5%溴氰菊酯3000倍喷雾。
有红吸浆虫、黄吸浆虫两种,微小至中小型,外形似蚊,身体纤细,为长角亚目昆虫中最为纤弱的类群之一。身体呈淡黄色、橙黄色、红色、红褐色至黑褐色,带有某些红色色泽。头部复眼发达,占据头部很大面积,左右两眼常愈合成1个。树蚊亚科(Lestremiinae)具有2~3枚单眼,其他亚科无单眼。口器退化,只有下颚须比较发达,1~4节。触角细长,念珠状;包括柄节、梗节以及由6~65节组成的鞭节。
吸浆虫发生与雨水、湿度关系密切,春季3~4月间雨水充足,利于越冬幼虫破茧上升土表、化蛹、羽化、产卵及孵化。此外麦穗颖壳坚硬、扣和紧、种皮厚、籽粒灌浆迅速的品种受害轻。两种吸浆虫基本上都是一年发生一代,以成长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和越冬,翌年春季小麦拔节前后,有足够的雨水时越冬幼虫开始移向土表,小麦孕穗期,幼虫逐渐化蛹,小麦抽穗期成虫盛发,并产卵于麦穗上 。该虫畏光,中午多潜伏在麦株下部丛间,多在早、晚活动,卵多聚产在护颖与外颖、穗轴与小穗柄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