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梭条斑花叶病

危害症状
小麦幼苗染病后冬前不表现症状,到春季小麦返青期出现症状,染病株新叶上产生褪绿条纹,少数心叶扭曲畸形,以后褪绿条纹增加并扩展,病斑联合成长短不等、宽窄不一的不规则条斑,形似梭状,病株叶脉初为绿色,后全叶变成橘黄色,老病叶渐变黄、枯死。病株匍匐状,分蘖少、萎缩,根系发育不良,重病株明显矮化,拔节抽穗少,麦穗小。
防治方案
(1)通过与非寄主作物油菜、马铃薯及西瓜、大蒜等轮作,能够改变不谷多黏菌的生活条件,达到减少病原菌、减轻病害的目的。
(2)目前生产上抗性较好的品种有:滑育麦1号、郑麦0943、丰德存麦1号、平安11、存麦12等品种。
(3)对发病区,每亩用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3kg均匀撒施地表,随后深翻25厘米,把实待播。
(4)推迟播种10-15天,病害可以减轻40%~50%。10月底以后播种,基本不显现症状。(5)病田在早春及时追施速效氮肥、浇水,方法是每亩追施尿素10kg,墒情差时及时浇水。(6)发病区麦田每10kg小麦种子用3%苯醚甲环唑种衣剂20mL包衣。春季初发期,每亩用5%氨基寡糖素水剂30mL,或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30g,加氨基酸营养肥50mL,加0.01%芸苔素内酯15g或0.136%“碧护”可湿性粉剂10g,兑水30kg茎基喷雾,一周后再喷一遍。可以有效抑制缓解梭条斑花叶病症状的显现,增加小麦成穗率。结合施药可加入磷酸二氢钾、硫酸锌、硼砂等叶面肥,效果更好。
发生规律
不经种子、昆虫传播; 传播媒介是一种习居于土壤的禾谷多粘菌。冬小麦播种后,禾谷多粘菌产生游动孢子,侵染麦苗根部,在根细胞内发育成原质团,病毒随之侵入根部进行増殖,并向上扩展,小麦越冬期病毒呈休眠状态,翌春表现症状。小麦收获后随禾谷多粘菌休眠孢子越夏。该病主要靠病土、病根残体、病田水流传播,也可经汁液摩擦接种传播。田间呈现片状或带状分布。影响其发病的气象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不谷多黏菌休眠孢子萌发侵染小麦的最适土壤温度是15℃左右,土填湿度大更有利于休眠孢子萌发和游动孢子的侵染。秋苗期是其侵染小麦的高峰期,所以早播麦田秋苗期土壤墒情好时发病重;晚播小麦发病轻。春季发病适宜气温为5-15℃。至3月底气温达到20℃左右时,症状隐现,叶片基本恢复绿色,但仍有梭状条纹,成穗率明显减低。
危害
叶片黄化、影响光合作用、减产

扫描二维码

感知农服新体验

大丰收农服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 9677 168

回到顶部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