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褐眼蝶
危害症状
幼虫食稻叶,多沿叶缘蚕食成缺刻,行动迟缓。
防治方案
(1)农业防治:结合冬春积肥,及时铲除田边、沟边、塘边杂草,消灭越冬幼虫或蛹。
(2)生物防治:利用幼虫假死性,震落后捕杀或放鸭啄食。
(3)药剂防治。在2龄幼虫为害高峰期前可喷洒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24克/亩,喷雾;1.8%阿维菌素微乳剂30-40毫升/亩,喷雾;30% 乙酰甲胺磷乳油200-225克/亩 ,喷雾;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4-6克/亩,喷雾。
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18-21mm,翅展50-60mm,体背及翅的正面灰褐色或黑褐色,前翅外缘波浪形,正面有2个相互靠近的眼斑,前大后小,前1个在大黑斑的一边,后1个在另一个大黑斑之中,2个大黑斑内侧有红褐色环状纹,反面有2~3个眼斑。后翅正面有1-3个眼斑,反面具6个眼斑,并布满黄褐色不规则横列皱纹。
(2)幼虫:末龄幼虫体长32-40mm,体绿色。头黑褐色,少数绿色,正面及两侧有透明斑痕,头宽小于头长,形似兔头,角突红褐色,与头近等长,头及角突被长刚毛。背线浓绿色,两侧具有3-4条不明显的纵纹,上有黄色小瘤突,臀板顶端呈双叉状。
生活习性
(1)成虫:成虫于上午羽化,不很活泼,畏强光,白天多隐蔽在稻丛、竹林、树荫等荫蔽处,早晨、傍晚外出活动,交尾也多在此时进行。卵散产,多产于稻叶上。
(2)幼虫:幼虫老熟后即吐丝将尾部固定于叶上,然后卷曲躯体,倒悬蜕皮化蛹。一般在山林、竹园、房屋边的稻田受害较重。
危害
叶片缺刻、影响光合作用